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让孩子重新认识中国

时间:2019-10-23来源:admin浏览:6422次

如果我们的孩子,他们只关心学校围墙里的事情、只关心博物馆里、大商场里的那些事情、只关心家门关起来之后的事情……
那么,他们长大后,会知道大多数的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吗?

 但愿,这是我的一孔之见、杞人忧天。

 上周,我去参加了一个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的闭门交流会。
 
其中,老朋友多为创业的人,新朋友多为投资人。因为是闭门会,所以,大家很坦诚地交流了很真实的想法。
 
虽然,彼此的阵营不同,但是,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共性,就是:重新认识中国。
 
当然了,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家的共识。甚至,是我自己先主观有了这个观点,然后,觉得每个人讲的都和这个主题契合,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呢,我感觉到收获很大,回来后,就跟小丸子讲了几个在那里听到的故事。
 
我觉得,很有必要,让现在的孩子,也能够听一听,想一想。




第一个故事:是一家社区菜店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这几年,生鲜生意挺火的。
 
比较有名的,比如阿里盒马鲜生,既有螃蟹还有龙虾,显得挺高大上的。不过,我们家附近没有,所以没有体验过。
 
而我们楼下,则有一家地利生鲜,本来我们挺喜欢去的,结果呢,也就开了半年吧,就撤店了。作为顾客,我们分析,可能目标是白领,但实际上最多来逛的是大爷大妈,定位和目标不配备。
 
然后呢,在南方,有一家看起来挺土的叫做钱大妈的,开在社区的菜店,反而活得挺好的,几年内,已经开了1000多家。
 
这个菜店,装修得很简单粗暴,肉菜也都是很平常的品种,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生意很好呢?
 
原来,他们推出了一个“不卖隔夜肉”的政策。其实,很多高档的店,也会有“不买隔夜肉”的承诺。所以啊,这也不稀奇。
 
关键是,顾客凭什么相信你真的能做到“不卖隔夜肉”——不卖的话,那些肉都到哪儿去了。


 
那么,这个菜店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推出了一个政策:从早上9时到晚上24时营业,每天19时开始打9折,每隔半小时再打多一折,直至免费派送!
 
哦,这样的话,会不会大家白天的时候都不买,都等到半夜的时候拿免费的呢?
 
实际上,每天到了9点多的时候,所有当天的肉,在打了折之后,都卖光了。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你想啊,就算等到11点半,可以白白拿到免费的猪肉,但是,9点多买到四折、五折的新鲜猪肉,是不是也很划算呢?
 
于是啊,社区周围的大妈们,吃了晚饭后,就散步过来,然后呢,她们围着几块猪肉聊天、唠家常。同时呢,互相关照着:这是我看好的那块,你看好你的那块,咱们等到9点多,一起去买单。
 
是的,店里的肉,就是这么给卖光的。
 
这个店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思考呢?
 
第一,生鲜的肉菜店,最强烈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社区店,那么,“近”应该是核心需求。近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我们小时候,正准备做糖醋排骨呢,发现醋不够了,就让小朋友去买瓶醋,五分钟就回来了!这个时候,最快的快递,也满足不了。
 
这家钱大妈,店面不大,装修简单,都开在社区附近,解决的是人们“最后500米买菜”的难题。而最近,他们已经把这个距离缩短到了“250米之内”。
 
第二,家庭的菜篮子,掌握在谁的手里?
 
现在很多的店,都在做白领的生意。可惜的是,白领都很忙,没时间做饭,就算在家里,也想点外卖。那么,实际上,每天去买菜的人,还是以大爷大妈为主。而他们,对食材的安全、新鲜敏感,对价格敏感,对装修不敏感,对时尚不敏感。
 
第三,家常对肉菜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日常的肉菜的需求,大多在简单的一些时令、本地食材为主。内地的城市,对海鲜、鱼类是尝鲜,南方的城市,对牛羊肉是尝鲜。而且,就算有钱,中国人也不是每天都吃龙虾的。所以呢,品种到底需要多全,海鲜要不要上,红酒要不要有,榴莲要不要卖……其实,这些决策都挺考验人的。


 
第二个故事:
是一年卖出10亿元纸巾的故事
 


一大箱纸巾,原生浆,抽取式,40包,全国包邮,多少钱?
 
一块钱一包的话,40元,算便宜的了吧?不!不到30,是28.90元。
 
这么便宜,还包邮,质量还不能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是福建的几个大学生室友,一起创建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劝他们说,纸巾行业已经有四大品牌了,别进入了。
 
但是,他们调研却发现,这几大品牌最厉害的时候,加在一起也只占有了市场的40%。也就是说,中国仍有7亿到8亿的消费者,可以使用新的品牌。
 
同时,他们也发现,好的纸巾太贵,便宜的质量太差。而且,一包纸巾,从工厂出来,到仓库,再到超市,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要六个多月,产生了大量的成本。
 
于是,他们就决定建厂,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监控到品质。同时,用电商的形式,把整个流程,减少为十几天,尽量减少仓储物流成本。
 
工厂先是在长乐,后来,引起了造纸巨头之一的江西理文造纸的关注,就迁到了江西理文造纸的园区——既保证了原纸的质量,也让原材料可以直接拉到厂里。
 
快递的量大了之后,快递费自然也就有了优惠。而且,江西是快递进来的多,出去的少,他们也就有了“空车优势”——运快递进来的车总要回去——综合下来,做到了很便宜的全国包邮,且还有利润。


 
说到赚钱,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纸巾产品,在淘宝一家店里,月销售就超过70万件以上。而所有的纸巾产品,整个的电商渠道加起来,每年的销售已经是一亿多包。
 
也就是说,虽然每包纸巾的利润很少,但因为有数以亿计的销量,所以利润也能够得到保证。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家都会以为,不到一元钱一包的纸巾,应该都是销往县城里的吧。其实呢,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销量也很大呢。
 
除了餐饮行业的大量需求之外,还有很多中产家庭也在使用——有趣的是,他们会给孩子买更贵的纸巾,而自己呢,就会用这包一块钱不到的纸巾了。
 
所以啊,和我们直觉上的感受并不一致,便宜的、并不是国际名牌的东西,不仅在县城有市场,在一线大城市同样也会有市场。


▲中国一线城市其实也在经历转变


 
为什么我们要重新认识中国?
 
我们从各种媒体上,感觉到的中国,基本上是“一部分的中国”。
 
而如果我们以为,那就是“全部的中国”的话,我们就会在事业、人生上犯很多的错误。
 
就像一位投资人坦诚地说,现在大家好像都觉得VC(风险投资)威力很大,有很大的影响力似的。但实际上,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架构里,VC所占有的比例,其实很小——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突破90万亿了。
 
那么,绝大多数的企业,其实并没有进入到公众视野里来,而他们贡献了中国经济的最主要部分。
 
如果我们就盯着IT行业,盯着明星企业,盯着明星创业者,那么,我们等于是放弃了大多数。
 
其实,我们想想,创业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那么“新潮”,几千年来,任何商业形态下的店铺,不都是“创业”出来的吗?
 
就在我们身边的,那些饭店、小作坊,也都是创业——谁说非要拿到别人的投资才叫创业呢——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生意,不都是靠着自己赚钱积累,发展起来的吗?!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开,去看待这个社会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同时呢,我们还要把自己的眼光放下,去了解那些大多数人的生活。
 
中国的一二线人口超过500万的12个城市,都加起来,其实也只有一亿多人——而中国有14亿人呢。绝大多数的人,是生活在我们的媒体、精英们平时眼睛所没有触及的地方。
 
就好像我们觉得做企业,做得好的就会去美国上市,在中国上市,成为上市公司。但实际上,你又会发现,有很多上市公司,实际上每年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2018年有1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还不到5000万,也就是大城市里几套房而已。
 
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创业,如果你只盯着大城市,只盯着热门行业,只想着上市,只等着投资……那么,你的事业很难成功。
 
或者,更客观一点来说吧,很难长久地成功——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风光一时,估值几百亿,但一两年之内,却分崩离析,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不应该成为企业的榜样,更不应该成为社会的榜样。
 
而有很多实实在在地,无论是大企业,中等企业,还是数量更为庞大的,分布在每一个城镇,每一个街角的饭店、茶馆、裁缝店、杂货店……如果他们几十年来都那么存在着,提供了人们的需求,靠着这些生意养活了家人——我想,至少这种尊重消费者、尊重生意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还有啊,我们以为的中国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从事着互联网、金融的白领,住在高档小区的业主,上私立贵族学校的孩子,去星巴克买名牌包的女士……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哪怕是富裕阶层,也并非都如此生活的吧。
 
当然,这种生活挺好的,也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生活方式,当作了主流的部分,我们的判断,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就像王思聪在微博里说的: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或许,王思聪真的不知道,到2019年没有出过国的中国人,至少有12亿以上。他们也同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赚钱养家,也上学看病,也吃喝拉撒。
 我们的孩子,会从哪些途径来认识中国呢?
 
第一,是学校。学校里有老师、有课本、有活动,这些占据了孩子绝大多数的时间。通过学校里的学习,孩子会从大体上知道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字、音乐、艺术等等。
 
第二,是家庭。每个孩子的家庭,帮助孩子从生活中去感受中国的传统、生活、习俗、礼仪等等。因为这些感知,不是从课本上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感知的,所以很鲜活,很生动。
 
第三,是电影、电视、图书。中国原创的各种文化作品,都会是孩子去了解中国的途径。尤其是制作精良,贴合孩子心理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孩子们更愿意主动去接受。
 
第四,是旅行。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或者去旅行,都会看到和自己生活不同的形态。这些差异化的生活,让孩子了解原来中国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建筑、语言、生活方式。
 
看起来,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孩子们从以上渠道获得的对中国的印象,很容易固化在一个层面。
 
什么意思呢?
 
就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我们总愿意让孩子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人的聪慧、勤劳,中国文化的强大……总之,尽可能地给孩子看到美好的事物。
 
这当然没有错,而且十分必要。
 
但是,我们也应该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一个真实的中国,就是在他们学校围墙的外面,在家长带他们去到的博物馆外面的,那些真实存在的人们的生活。

生活在城市里人,似乎觉得,让孩子能够真实了解中国的机会不多。
 
其实,我们稍微想一下,这些机会随时都在。
 
1、家庭。虽然很多家庭都生活在城市里,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几十年才来到城市的,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老家”。那么,老家就是孩子认识“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从哪里来”很好的途径。
 
2、城郊。就算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里,从市中心往外几十里,你就会看到这个城市的另一个面貌。前几年,你甚至就在城中心看到很典型的城中村,而这些,都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我们除了带孩子去博物馆之外,也可以带孩子去这些地方看一看,和那里的人聊一聊。
 
3、社区。就算你是住在最高档的小区,你也会每天接触到最普通的中国人。他们是外卖小哥、快递员、家政工人、小区保安、停车场管理员……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工作,住在哪里,家人在哪里,去哪儿吃饭,孩子在哪里上学,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工作之余,他们在干什么……你一定可以听到很多朴实的人生故事。
 
我就想啊,如果,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公立还是私立的学校上学,如果他们只关心学校围墙里的事情,他们只关心家门关起来之后的事情,他们只关心博物馆里、大商场里的那些事情……
 
那么,他们就算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当他们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知道大多数的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吗?
 
但愿,这是我的一孔之见、杞人忧天。
 
不管怎样,我都很希望我们的孩子,从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把学习用在真实的世界里。


 
我忽然想起,我们在童书妈妈的写作课上,一直都采用的“真人采访”课程——这些年来,我们采访过冲浪教练、职业骑师、演员、游戏设计师、美容院院长、宠物医生、理发小哥、大学老师、身体残疾者、厨师、画家、非洲留学生、保安、作家……
 
我们想让孩子们去通过真实的、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交流,去认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生。
 
所以,我们并没有特意选择被采访对象一定要是成功人士,也不会对采访过程进行预先限制,更不会让孩子们按照采访英雄、榜样那样写“激励了自己”的文章。
 
我觉得,让孩子听科学家、奥运冠军的报告挺好,也可以让孩子和普通人聊一聊。或许,孩子们也会有收获呢。至少,他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
 
很有意思的,是有一次,被采访人临时推掉了,课程还在进行中,正当大家抓耳挠腮的时候,三川看到了一位来送快递的大叔——
 
于是,一位真正的素人,没有经过任何预设的采访人,走进了孩子们的房间,接受孩子们的群访:你是哪里人?你为什么选择做现在的这份工作?你之前做过什么?你有孩子吗?……
 
这次偶然的采访,让大叔倾诉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和他们不同的生活。
 
这是我们,作为写作教育的老师,为了尽可能让孩子认识真实世界的一点点的努力。
 
但愿,我们今天坚持为孩子们所做的这些,会有一点点用。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

作者:白滔滔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