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幼儿园哭三年,顺利度过幼升小

时间:2019-11-06来源:admin浏览:16242次


写在前面:

如果幼儿园哭了三年都不肯去上学,那她可以顺利升入小学么?她会喜欢上学吗?她能交到好朋友吗?她能适应小学生活么?以下是一位患有上学困难症小朋友的妈妈历时三年的心酸血泪史……



说起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故事,那真是像打翻了调味料,酸甜苦辣涩呛甜……每一个味道都体会的够够的。
还记得幼儿园开学第一天,自己背上小书包,大踏步往幼儿园走去。当时我以为女儿长大了,克服了对陌生人的恐惧,她已经不是那个面试时候抱着我大哭不肯进幼儿园的小女孩了。
可事实告诉我,孩子成长的并没有那么快,作为家长,远不能那么乐观。
第一天放学,顶着两个肿成桃的眼睛回家了,哭一天。
第二天上学,一下楼就开始哭,一路哭着走向幼儿园,在班级门口大哭,被老师抱进去。晚上果不其然,继续顶着两个肿成桃的眼睛回家了,又哭一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
开始很着急很抓狂,但转念一想,如果我刚开始接触一个新环境,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也会很害怕吧,像我们这样敏感的人,不熟悉的环境真的感觉还蛮可怕的。
而且熟人都告诉我,没事,一礼拜就好了。
一礼拜

俩礼拜

三礼拜
熟人又告诉我,没事,半个学期就好了。
一学期
俩学期
三学期
不怕大家笑话,幼儿园上到第三年,直到大班了,班里还有两个哭大王,依然上学还是哭,我女儿就是其中一位。
过程中很多次问她,为什么哭呀?
不喜欢上学。
上学不好玩吗?

更喜欢家里,想妈妈想姥姥。
不喜欢哪里呢?
管的多,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说到这个,其实很理解了,我女儿的幼儿园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公立园,老师要求严格,管理规范,让孩子们觉得束缚是肯定的,换作是我,我也喜欢家里无忧无虑的环境。想到这个,我也就不强求她一定喜欢幼儿园了,能去就行。而且到后来,哭变成了表达不情愿的标志,家长走了也就不哭了,晚上回来也高高兴兴的。
做好了这层心里铺垫,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带她多出去玩,加上她年龄偏小容易生病,三年幼儿园下来,上幼儿园的时间也就不到一半,倒是去了全国十几个省,踏遍了祖国不少的大好河山,爬山能力锻炼得棒棒的。

但好日子这样过去了三年,要迎接小学的到来了。幼儿园可以这样松懈,上小学前很多家长开始焦虑:不喜欢上学怎么办?上学跟不上怎么办?不会认字不会算数怎么办?要不要上学前班?

这些焦虑一个不差我都有过,尤其我的女儿对学校适应的那么差,那以后还有漫长的公立教育时光,要怎么度过?我自己是做教育的,心底并不认可提前学很多东西的抢跑模式,那我的女儿要不要去上学前班适应下?


这里剧透下,我的女儿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从开学第一天独立走进学校,到现在的学习,基本都很顺利,最重要的是,很喜欢上学。

那她是如何实现了这些转变的呢?如果我说,我什么都没做,静待花开。我想,这是不负责任的,看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做家长的有责任帮助她成长,帮助她迈过这道坎。

最重要的,帮助她做好心理准备。从上大班开始,无论是幼儿园的安排,还是在家里,都慢慢帮助她营造一个即将上学的环境: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啦,要有更多的本领了。在公园游玩遇到同校哥哥姐姐的时候,主动帮她结识一下,问问他们学校的学习好不好玩啊,食堂的饭好不好吃呀。我的女儿很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玩,所以听到他们说到学校好玩的事情,她也慢慢变得期待上学起来。

然后,养成标准的作息习惯。看上去作息习惯事小,但作息影响到孩子白天的精力,以及晚上的入睡习惯。要感谢我的妈妈,一直帮忙调整孩子的作息,做到早睡早起,基本和学校要求一致,一致的作息时间也让她初入学校的时候过度很平稳。

第三,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包括,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存放,每天根据第二天的课程内容收拾自己的小书包,第二天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大人提醒;在生活中也是一样,自己穿脱整理衣服,前一天晚上找好第二天准备穿的衣服,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早上不拖沓,尽量减少每天早上兵荒马乱的混乱场面。

最后,就是知识储备方面的。我家孩子是个十分敏感的孩子,脸皮薄,害怕输。虽然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但是自信心还是不能受影响。所以姥姥在家提前带着孩子认识了不少生字,十以内的加减法也基本掌握。发现英语一年级上来直接读句子后,在暑假简单突击了下英语,有了些简单的语感,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帮助在开学后提升自信心。

准备了这么多,一切都会顺顺利利吗?

并没有。

开学前几天,当她知道开学第一天需要自己走进学校、自己找到教室后,不肯定去上学,在家大哭。哭着说害怕,害怕找不到教室,害怕不敢和老师说话。

我一直期待着她能够和我小时候一样,虽然幼儿园一直哭,但上小学再也没哭过。可是怎么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她又开始大哭了呢……

苦恼了一阵子后,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个有专业知识的老师,我镇静下来开始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明明都做好了准备,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

当我把身份转换到孩子身上时,我意识到,我忽略了一个环节。从幼儿园到小学,所有的同学老师全都换了,又变成了全陌生的环境,她又再次遇到了三年前的情景,而这次,家长连学校门都进不去了。
所以我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她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帮助她在陌生环境中如何顺利完成开学的任务。

当我从老师那里得到开学的流程后,我开始在家和孩子一起玩起了“假装游戏”。


 假装家里是学校,客厅是操场,卧室是教室,而我是班主任,爸爸是校长,那么开学第一天会怎样度过呢?

首先,孩子会进入学校操场,和校长打招呼,找到写有自己班级名字的牌子,站好队后一起回到班级,向班主任问好。听到这个游戏后,孩子兴奋极了,不停得在家里假装的“学校”里重复开学的流程,一晚上玩了三四遍。

熟悉流程后,我问她,还害怕自己进学校吗?她开心的说,太好玩了!一点也不害怕了!开学那天,我们一家人送她一起进学校,看到她开心自信的背影,由衷地感觉到了她的成长。


经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穿进别人靴子”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有六年经验的家长和三年教育经验的老师,虽然我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转换思维视角,要充分去考虑他人感受和已有经验,却在家庭中往往忽视了这些基本的沟通思路。只有当我们放下“自己”,充分去感受对方,往往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尤其对于高敏感的孩子,往往强势的“教导”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更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与耐心引导,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温暖与支持。

而“假装游戏”,作为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儿童活动,伴随着儿童整个发展期,从中可以看出儿童不同时期的认知、社会发展特征。《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书中认为,假装游戏使得儿童多方面的心智能力都有所提高,包括持续注意、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读写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反映自己想法和观点选择的能力。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家长与孩子之间假装游戏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亲子之间增强联结,更能够帮助儿童增加社会经验,帮助儿童解决社会冲突,是帮助孩子迈向社会的脚手架。


到现在,开学两个多月来,她适应得很好,每天很喜欢去上学,回家主动写作业看书,晚上自己收拾书包,第二天准时去学校。虽然因为没上过学前班在学拼音等功课时略有吃力,但在家长配合的一起努力下,都顺利度过了。

如果再有人问我要不要去上学前班?我的答案依然是“不上”。但是“不上”,不意味着在家什么都不做,幼儿园升到小学,无论是学习节奏、生活节奏,还有周围的社会关系都发生了转变,家长还是需要在上小学前帮助孩子做好学前的准备:

精神准备:憧憬上学,喜欢学习


习惯准备:作息习惯、自理习惯


知识及语言储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内容储备,简单认字数数;会表达自己的困难和需求等

环境准备:如果换到全陌生环境,提前帮助认识班里的同学、熟悉校园环境、入学流程等

说来事小,但每一项都是需要家长付出精力长期坚持做表率以及陪伴完成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父母,放下焦虑,耐心观察,用心倾听,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帮助每位小朋友开心地走进学校。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童行书院

作者:杨静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