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儿童教育就是佛学

时间:2019-08-15来源:admin浏览:2174次

有一位妈妈,很虔诚地吃斋念佛,到寺庙参加诵经,学习佛教理论,可是看看她的孩子,却很令人担忧,因为母亲和孩子的沟通太少,孩子看起来郁郁寡欢。这位母亲觉得,吃斋念佛、到寺庙诵经、学习佛法理论比学习儿童教育更重要,于是宁可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也不愿意耽搁学佛的时间。


这位母亲是不是应该把周末念佛、到寺庙诵经、学习佛法理论的时间用来学习儿童教育,并且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看看故事书?现代都市人工作繁忙,周末假期时间有限,如何利用好时间,如何把佛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大问题。


妈妈吃斋念佛诵经学习佛法理论乃至烧香拜佛,这些行为是不是就可以保佑孩子的成长发育呢?是不是就可以替代了孩子对母亲陪伴的需要,替代了儿童教育呢?这位母亲肯定没有认真思考过。


我跟这位母亲提起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个观点: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她很诧异:我的孩子爱发脾气、不听话,要大人管着,操心死了,怎么可能是父母的老师?我想对她说,佛陀在《大般涅盘经》里讲的很详细:学佛要学婴儿行。但是这么讲起来,又太复杂,又会变成佛学理论。


并不是佛经里讲的才是佛法,佛经里讲的佛法只不过是森林中的一片树叶而已,佛陀曾经带着弟子们走过森林,捡起一片树叶对弟子们说:我所说的法只是这森林的一片叶子。


佛法不是从没有人烟的月球、火星上来的,佛法就在人间,它悄无声息,遍一切处,但是并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大声吆喝说:我就是佛法!在《楞伽经》里佛陀已经讲的很清楚:佛来到世间或不来到世间,一切佛法本来就在,不曾增也不曾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世间,离开过众生。但是看看今天的状况怎样呢?这个是佛法,那个不是佛法,这是佛陀手里的那片叶子,这个叶子才是佛法,其他的都不是!一叶蔽目,不见森林。难道不值得反思么?


那么看看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名著《儿童的秘密》里的一段:成人潜意识的秘密是自我约束的某种东西,而儿童的秘密很少会被他的环境遮蔽。要帮助一个成年人,我们就必须帮助他解开在漫长的时期中形成的有关复杂的适应的一团乱麻。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使他能自由发展的环境。儿童正处于自我实现的阶段,完全应该为他敞开大门。实际上,他正在创造自我,也就是正处于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在能力到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处于这个阶段,他不可能是复杂的。由于儿童具有日益增强的能量,他在展现自我时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蒙台梭利并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是上面这一段关于成年人和儿童心理的观察与分析,又何曾不是佛法呢?佛陀说,学佛要学婴儿行,因为婴儿就是本然自性天真佛,它没有复杂的后天学来的习气,恰恰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年人的环境里受到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压抑束缚和创伤,学到越来越多的习气,逐渐变成了一个复杂的习气深重的成年人,一个天真佛变成了一个凡夫。


佛教的学习和修行,不是学来什么新的东西,修来什么新的东西,它只是修掉自己身心的习气,让本来就具有的天真自性完全地展露出来,就像一个人脱掉一层一层地紧紧地裹在身上的脏衣服,赤裸裸地见到自己本来清净的天真自性。


所以婴孩不需要学佛,因为它就没有什么习气,而成年人需要学佛,因为成年人习气很重。看看孩子的眼神天真无邪,在看看成年人的眼神是什么样的?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是如何变成一个复杂的成年人,这个中间经历了什么?曾经的孩子和现在的成人,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是朝着好的方向还是不好的方向变化?佛法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儿童教育里面,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这里面就是最深刻的佛法。


为人父母,舍弃当下生活中鲜活的佛法和修持,不花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儿童教育,却整天的吃斋念佛诵经,渴望出离轮回去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自私么?这和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精神彻底背道而驰。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楞伽山宝

作者:让卓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