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致所有焦虑父母
时间:2019-08-17来源:admin浏览:1860次
我有一个同学,前不久女儿刚上幼儿园。原本一直倡导“佛系养娃”的她,在女儿入园后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周末的时候,她跟女儿班上几个同学的妈妈一起去喝下午茶。回来之后表示深受打击:别人的孩子不仅上着外教课,还学了芭蕾。反观自己,最多给娃报了早教班,画画课都没坚持带娃上几节.....实在不好意思开口谈论自己的“育儿经”。
现在市面上各种培训班,种类实在太丰富!前两天,一个视频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这些孩子们身着正装,跟着外籍教师一起学习西方餐桌礼仪、仪态......据说一次课竟然要2688元!
一直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不同?父母需要因此焦虑吗?
有位妈妈在知乎上提问:“一直在玩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这位做插画师的妈妈,很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她会陪伴孩子一起拼乐高、玩黏土、画画;每天坚持给孩子读绘本,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画片和纪录片,在周末带着孩子去科技博物馆。不仅如此,每年还会带孩子海岛出行,去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乡......她说:“我宁愿用报培训班的钱,带他去看世界,买一套又一套的乐高玩具,也不想让孩子参加数不清的培训班。”
报兴趣班,最初的目标是什么?
这点非常重要,父母们一定要想清楚目标,当初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呢?在这件事上,80%的中国父母都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孩子没事干,我们见不得孩子玩儿,期待看到孩子总在刻苦地学习。事实上,“玩”特别考验技术,“玩”会让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很有趣。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在跟风,看见别人家孩子都去上兴趣班了,所以让自己孩子也去,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决定。在让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很少有父母去查这个班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比如古筝这个艺术,对孩子的要求有多高呢?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另外,当孩子说不学的时候,父母也需要去弄清楚真实的原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出发永远不会遇到困难,一出发总会遇到难题。当孩子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要不要坚持,特别是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所以,重点不是告诉大家要坚持还是放弃,而是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某个科目,千万不要说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坚持能力,锻炼坚持能力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我们一定先要明确目标,回到最初,弄清楚为什么会开始。
根据要孩子“出发”原因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父母:
◆让孩子上兴趣班是出于“孩子没事干”和“跟风”。由于出发点就是个大问号,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通常没有目标,父母也没有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孩子会厌倦,另一方面是被剥夺接触其他事物的机会,孩子在周末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他就没有机会再学那些真正爱、真正擅长的科目了。
◆另外一些父母,让孩子学习的原因是孩子喜欢、感兴趣、有天赋。根据科学的规律,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
这类父母在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会这样思考——首先,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去思考深层的意愿,再接着去找到自己不满孩子行为的原因。最后,去分辨自己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以及孩子成长的需要。
他们做的所有的决定,应该都是基于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成长的需要就是科学的成长规律,这是考虑所有问题的核心。兰海老师经常对12岁以上的孩子说:“做那些不喜欢但重要的事,当你做得好了,也许你就会爱上它。因为你会爱上它带来的成就感。”各位父母,每天做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欢的吗?其实并不是,能把兴趣变成职业的人是幸运的,但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都需要爱上正在做的事情。所以,让父母选择坚持的理由,不应该是这个班很难报,不应该是我付出了多少,不应该是别人怎么样,而是,这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 超级育儿师
新父母课堂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