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独生子女的危机来临

时间:2019-09-24来源:admin浏览:2940次

 前几天,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新闻:\\\\\\\\\\\\\\"儿子看病久未归却在医院去世,老父亲无人照看3天未进食\\\\\\\\\\\\\\"。
11月9日,上海嘉定派出所接到报案,一名奄奄一息的老人已经3天没有吃饭了,情况很紧急。
当民警试图联系老人儿子时,才得知老人的儿子三天前突发心脏病,已经去世了。
这位老人长期卧病在床,膝下只有一子,父子俩相依为命,老人的日常起居都是儿子在照料。
儿子倒下了,失去依靠的父亲也跟着倒下,一个家瞬间崩塌。        
这让我想起了那张获奖摄影作品《独生子》。——布满仪器的病房,背影佝偻的儿子,右手握着父亲,左手牵着母亲,一家人相对无言。
这就是80年代最早出生的那批独生子女最真实的现状:
正当而立之年,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一个(或者两个)子女,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熬不过年轻人;
身边无人可以依靠,我们孤立无援,只能自己咬着牙死扛,做这个家的顶梁柱,做这个家的天,不敢死不敢病不敢穷,不敢倒下,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男人还能在下班后躲在车里抽支烟,而女人却只能躲在厕所里哭,洗把脸出来,还得继续笑。        
常说\\\\\\\\\\\\\\"人到中年不如狗\\\\\\\\\\\\\\",人到中年的独生子女,那才是真正的\\\\\\\\\\\\\\"既入红尘无退路\\\\\\\\\\\\\\"啊。
前段时间,和部门同事一起去看《我不是药神》。    
昏暗中抬起头,看到同事老秦,抽动着肩膀,一个大男人,居然哭到不能自已。
老秦是一个感情不外露的汉子,后来一起吃饭,说起当时的失态,他死不承认。只有一次喝多了,老秦才\\\\\\\\\\\\\\"酒后吐真言\\\\\\\\\\\\\\"。
原本从农村走出来的老秦,靠着勤劳苦干在大城市安了家,买了两套房,一辆车,还把父母接到城里住,可以说是城市新中产了。可在两年前,母亲查出患上了卵巢癌,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立刻风雨飘摇。
老秦托关系联系到了当地最好的主治医师,为母亲做了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做得很成功,后期最主要的治疗是化疗。
起初化疗药用的是国产药,一支两千多,老秦说,一个疗程两万多,我们这样的家庭还能负担得起。
可是做了两个疗程后,效果不佳,主治医师跟老秦说,这样下去,肿瘤还是会复发,还是用进口药吧。就是贵了点,一支两万八,医保不报销。
老秦听了,沉默半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那是生他养他的母亲,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死去?
用!花多少钱,也要救母亲。
但医院就像是一个碎钞机,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更是如此。
别人还有兄弟姐妹们一起分摊医药费。可是老秦却只能独自去承受。积攒的那点中产阶级的财富,在大病面前,顷刻化为泡影。他必须赚更多的钱,才能让母亲活着。
如今,家里为给老人治病,他们已经卖掉了一套房,全家人挤在一处60平的老房子里,举步维艰。        
老秦说,同病房还有一位阿姨,一针进口靶向药就要五万多。如果母亲用两万八的没有效果,或许就要换这种药了。
老秦说,我好怕,好怕走到那一天。
真的到了那一天,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救得了母亲。        
其实除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独生子女精神上的压力更大。    
上个月,女闺蜜打电话,说她要结婚了,和一个追求她很久的高中同学。
虽然,她并不爱他。
她说,我实在是太累了,我只想找个人在身后扶我一把。        
朋友的父亲两个月前因为脑出血住院,特别严重。住院期间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一向胆小的母亲,吓到只知道哭,什么主意都没有。
她作为独生女,家里唯一还没倒下的人,天天要面对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管子,呼吸全靠机器的父亲,还要安慰一天到晚哭个不停地母亲。
她说,那段时间,整个人就像一台机器,没有思想,只知道不停地转。不能沉睡,生怕下一刻父亲就撒手而去。不敢喊累,说了也没有谁帮她分担。        
医生一次次把她叫进办公室谈话,\\\\\\\\\\\\\\"病人情况很不好,家属要做好准备,或许余生你父亲都要躺在床上,没有意识,只有呼吸和心跳。\\\\\\\\\\\\\\"
走出房间,她终于再也忍不住,在医院的走廊嚎啕大哭。
没有人来安慰她,这个世界那么大,但没有一个是她能依靠的人。
那一刻,她想结婚了,无论谁。         
父亲发病前一周,她接到了北京一家大公司的电话,她钦慕已久的offer拿到手了,月底就可以入职。
可是父亲的病,让她怎么能狠心离开?
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老了病了,也只能依靠她。
人生的路很长,能陪父母一起走的路,却越来越短。
她不想和父母的距离变成,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却在通讯录里。
她更不想等父母走了,再去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在电话里劝她\\\\\\\\\\\\\\"不要轻易做决定\\\\\\\\\\\\\\",闺蜜崩溃地大哭:\\\\\\\\\\\\\\"我能怎么办啊,我一个人真的撑不下去了,撑不下了......\\\\\\\\\\\\\\"        
我无言以对。
《万箭穿心》里有一句台词:\\\\\\\\\\\\\\"道理简单,想通它很容易。生活却很复杂,容忍它却不是易事。\\\\\\\\\\\\\\"
说一千道一万,也改变不了她\\\\\\\\\\\\\\"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事实。
跟他们比起来,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还算是幸运的。
我还没有自己的家庭,父母也才50多岁,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安稳。
但是我在最近突然发现,父母老了。        
以前谁也忽悠不了我妈,如今每个周末,她都要忙着去听各种养生讲座,家里保健品堆得到处都是,工资有一大半贡献给了黑心保健品商。
以前我爸的肚子看起来就跟怀了五个月的孩子一样,从来没瘦过。
结果上周末回到家,发现我爸一天到晚只吃一顿饭,饿到瘫坐在沙发上,不停啃黄瓜。
茶几上还摆了一大堆减肥药,什么大肚子减肥茶、酵素胶囊、魔力瘦、燃脂霸。
可怜人没瘦下来,吃药吃到血压飙到180。
我实在忍不住了,跟爸妈发了一通牢骚,你们一天到晚瞎折腾什么呀,一个黑养生,一个乱减肥。
妈妈说:\\\\\\\\\\\\\\"囡囡啊,咱家就你一个孩子,等我们老了病了,你哪里照顾得过来。我们俩只想身体好好的,不给你添麻烦。\\\\\\\\\\\\\\"        
我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其实我们是独生的孩子,他们也是世上最孤独的父母。
他们相依为命,同样是不敢生病不敢死。病了,怕拖累你;死了,怕世上只剩下你。
正如作家苏心所说,\\\\\\\\\\\\\\"你以为的现世安稳,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要想毁掉一个80后独生子女太简单了,父母的一场手术,孩子的一次叛逆,都有可能是压死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有很多的无奈,但我们努力死撑。而父母,也拼劲全力扮演者\\\\\\\\\\\\\\"我们都很好\\\\\\\\\\\\\\"的角色,尽可能地减轻我们的负担。
\\\\\\\\\\\\\\"我们都挺好的\\\\\\\\\\\\\\"\\\\\\\\\\\\\\"身体没问题\\\\\\\\\\\\\\"\\\\\\\\\\\\\\"你照顾好自己就好,不用担心我们\\\\\\\\\\\\\\"父母说了太多太多善意的谎言。        
他们太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生怕自己的一句话、一个语气,被孩子察觉、记挂、忧心。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人活在世上,为什么一定要努力?
下面有个高赞答案——为了在家人重病时,给他们用一点不走医保的进口药。
我的朋友老陈说,他活到三十几岁,第一次感觉自己年轻时没有荒废,是双方老人在有病痛的时候,会首先联系他。
\\\\\\\\\\\\\\"他们愿意找我,说明他们知道我能负担得起他们的医疗费用。他们不用忍着、瞒着。那一刻,你就知道,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是啊,我们那么拼命地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去满足,不就是为了让父母在有困难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人活着,没办法做到只顾自己开心,还有许多东西比这更加重要,比如我们对家人的责任,我们在家庭的担当。
所以,除了让自己变强,我们别无他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袭来的时候,能撑得起整个家庭。
为了让父母的晚年能够现世安稳,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岁月静好,我们不得不负重前行。
所以,作为独生子女,我们只能比别人更努力,我们不敢有一刻松懈,努力地去挣钱、攒钱。我们只能提前做好资产配置,买好养老保险。
我们尽可能离自己的父母近一些,多一些陪伴,多一份担当。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请别缺席父母的衰老的时光。
对父母孝顺,那是唯一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做错的一件事情。        
有担当,才有自由。
父母渐老,孩子还小,中国有多少人这样,1.8亿,对你没看错1.8亿。
中国1.76亿独生子女的危机,已经来临!
有人感叹: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我。
还有人说:能住在一起就不错了,就怕没床位分别住两个医院。
从1980到2016,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这些幼时饱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将被巨大的养老压力所吞没。
01.“不堪一击”的中产阶级
春节期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在别人看来,他已经算是不差钱的中产阶级了。但是岳父的一场流感,却几乎掏空了他整个家底。
他跟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岳父一生病,这个小家庭就必须扛起所有的责任。
在岳父患病的29天内,女婿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甚至卖了老家的房子来承担一天2万的ICU治疗费用,但仍然没有换来岳父的好转。
按照这家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全家倾力而出,也至多能维持50天,中产阶级况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了。
毕竟,在动辄几十万的医疗费用面前,大多数人都是束手无策!
独生子女的中年,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准备摧毁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与积累。
02.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不,是保姆!
曾经的中国家庭讲究“四世同堂”“子孙绕膝”,如今独生子女成为了支撑大家庭的中坚力量。
有一位深圳朋友,是独生子,请了1名保姆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加上老太太的其他生活开销,一个月要花差不多2万元。连保姆都说“这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这样的孝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在一些小城市里,医院护工的价格是100元一天。一二线城市里,价格涨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于每月6000到9000元的开支。
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子女们的月薪,也就刚好给护工发工资。
如果是请住家护工(保姆)来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都需要照料,价格就更加昂贵。
为了让父母能安享晚年,没有兄弟姊妹、没有退路的独生子女们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03. 养老院:贵的住不起,便宜的等不起!

有些家庭出于种种原因,会选择把老人送去养老院。
北京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营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的费用在5000至6000元,这远远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数额。
入住高端养老机构要花多少钱?知乎某网友的结论是,522万到1162万,这价格非常惊人。
有钱的可以去住民营养老院,只要子女有钱,一切好说。
但如果子女没钱呢?只能选择了逃避!
南京一位65岁的老母亲脑梗,住进了养老院,每个月的住院费要1万多。眼见又产生了1万多元的欠费,于是儿子出现了几次之后再也没出现过。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背后,是独生子女不堪重负的现实!
与私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更具“性价比”。不过,住进公立养老院,是一件有钱也未必能办到的事。
深圳一个网友为父亲考察养老院的时候惊呆了。一家价格相对便宜、条件好的公立养老机构,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队,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
从当时开始排队,他父亲得等20年才能住进去。
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价廉物美,单间只要2250元一个月,双人间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却要排队等100年。
才两周时间,报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满了。
“孝顺”是种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对子女们经济实力的考验。
04.独生子女与“空巢”老人
独生子家庭的“高危性”就在于它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倒三角”的构造,意味着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
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空巢”的可能性很高。
一方面是出现病痛时,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和照料都比较有限。
另一方面是,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并不与子女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心灵上的孤独不可避免。
而老人们对情感和陪伴的需求,对有些独生子女们来说,已成为一种难以回避的负担。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独生子女就不能远嫁,不配远游吗?
有个网友的回答戳人心肝:
我以前也跟你同样的想法,觉得独生子女的爱情就要被拴在父母身边吗,认为远嫁以后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所以为了自己的爱情,当初昧着父母的反对,嫁到了距离父母千里之外的地方。
嫁人之后,才从美好的愿景走到惨淡的现实,结婚几年,我居然没能一次回家过年。
第一年春节,丈夫说这一年过年要去婆婆家,这样才有儿媳妇的样子,不然婆婆不高兴。
第二年,正处在怀孕坐月子的时候,自然回不了家,期间母亲过来看了我一次。
第三年,赶上孩子生病,经不起长途波折,所以仍然没能回家。
第四年,爸爸病倒了,在邻居的帮忙下送到了医院,妈妈打电话过来,小心的问,能不能回来看望爸爸,可能是最后一面了。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便是,父母爱我一世,子女却未能报答一分。
当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时,他们总是更害怕给你添麻烦,不愿轻易向你求助;但是除了你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

钱”永远是大多数子女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是有钱,越能提供给父母高质量的医疗、陪护条件,同时也越有时间陪伴老人。
不想放弃现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父母晚年不幸,那就让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给自己,也给父母信心。
可在这1.76亿独生子女里面,能做到老有所养的又有多少呢?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火星人投资

作者:商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