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读懂了安东尼·布朗,就会明白如何点燃孩子对阅读和艺术的热情

时间:2019-10-21来源:admin浏览:4976次

大名鼎鼎的安东尼·布朗,有近50本作品,为什么他是举世公认的绘本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我们自己如何理解?又该怎么给孩子讲述?
Amy老师从三本他的作品《威利的奇遇》《形状游戏》《威利的画》入手,细细解读、剖析阅读安东尼·布朗的乐趣和感悟,亲身示范了一些我们在亲子阅读中可以借鉴的方法。
如果你是喜欢亲子共读的父母,我猜你家书架上一定少不了《我爸爸》《我妈妈》或是黑猩猩威利系列。这些经典作品都出自同一位绘本大师,是的,他就是安东尼·布朗。


在安东尼·布朗40多年的绘本创作生涯中,共出版约50部作品,被翻译成了26种语言,在全世界不同国家都有极好的口碑,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

他还多次摘得童书界各项大奖,是“国际安徒生大奖”和“英国凯特格林威大奖”的双料得主。

很多绘本创作都来自作者的想象,或是从经典故事中获得灵感。

但安东尼·布朗,这位大名鼎鼎的国际绘本大师,纵览他的作品,你仿佛看到了他的个人成长小传。


他似乎在通过每一本绘本告诉成人和孩子:看,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那他是如何从英国乡村的小男孩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绘本艺术大师的?


安东尼·布朗在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酒馆长大。而我有幸在英国纯粹的乡村生活了一年,深深地感受到那样的环境如何让一个人的内心平静而安宁的。

那么就暂且让我们一起置身在这样的乡村,通过和孩子一起精读三本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威利的奇遇》《形状游戏》《威利的画》来品味他的成长经历吧。
  1  

《威利的奇遇》

 浸泡在书中的童年 

在安东尼·布朗最经典作品之一的《我爸爸》一书中,我们了解到安东尼·布朗的爸爸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三只小猪》《小红帽》《鹅妈妈故事集》……

再到后来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他读的书中哪些影响了他的创作呢?我们先来看看《威利的奇遇》这本书中的奇妙“细节”吧。

有了这个发现的开端,后面小朋友们就更是积极热烈了,看看他们的小发现吧:
书做的树干;


轮船上书做的小凳子和船围上一层厚厚的书;

由书搭成的城堡;

隐隐约约树林深处一本书的树干;

梯子的台阶原来也是书;

掉到一个深洞里,原来也是一个书洞;

被龙卷风吹走的房子竟然也是一个书屋;


要攀上的一堵墙也是书墙;


书洞里是哪个动物的家呢?原来里面也是一列列的书。这个源于《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的页面里,你还可以在图画中找到故事中的兔子、蘑菇、猫、玫瑰花等等形象。

海里的鲨鱼总不会有书了吧?不,你仔细看,原来鲨鱼尖尖的牙齿也是一本本书的样子,就连天空中的海鸟都是飞翔的书。

为什么在《威利的奇遇》中每一页都有这么多的书呢?

当看这个绘本的时候,我想你肯定一边读一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到最后一页会恍然大悟,原来每一页的情节都源于一本经典著作:

与孩子们走完了这场充满惊奇之旅后,我有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几乎都看过上面这些书,我想其他读者也多多少少看过一些,那为什么我们就只是看书,却没有获得安东尼·布朗这样的灵感和启发,不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出奇的作品呢?

这是作为一个家长更应该思考的问题吧。
直到有一天,我和女儿走在英国乡村的草地上,看着天空的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抚摸着咩咩叫的小羊,就这么看似什么都没做地”游荡“了一天。

而我突然灵感一闪,想把前两天看到的小羊接生的事情以小羊的口吻叙述出来。在自己喜欢的空间,做着喜欢的事情,看似无所事事地心和身同时“闲逛”……

然后在那么一刹那,“灵感”来了。

记得某本书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得到幸福,终归要花些时间来倾听内心的呼唤。

换到这里,我对自己问题的回答是:想得到创意和灵感,终归要花些时间来感受时空和内心。

当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看似孩子好像听过就忘了,而其实这些内容已深深地根植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了,等待着未来的某个时刻被激发出来。

在书的浸泡中长大的安东尼·布朗,是不是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个的灵感激发呢?
 2  

《形状游戏》

 妈妈怎样引燃了孩子的艺术兴趣?

作为成人,当我们重温往昔时光时,时常会想: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是谁或者什么事情影响了我呢?那么又是什么影响安东尼·布朗步入艺术的殿堂呢?

安东尼·布朗谈及自己的创作时,经常会提到“形状游戏”。那是他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他说:“形状游戏”带给他灵感,让他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形状游戏”是如何出现的、又如何影响了他的人生?他把这些都画进了这本自传性绘本的《形状游戏》中。

故事从彻底改变他人生的那一天开始。

“那年,我还是个小男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他的人生被改变之前,一切都是那么灰突突的。画里的人物角色的服装似乎都那么暗淡没有生机。就连路上建筑物的雕像的表情也和人物的表情一样,阴郁沉闷。

原来他们去了美术馆。在第一幅作品前,唯有妈妈一人被点亮了。从她的红衣服可以看出来。

妈妈越来越有兴致,她上衣的颜色越来越鲜亮。而这时候孩子就和旁边的作品一样:压抑、愤怒。

那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情绪有点变化了呢?弟弟靠在《它发怒的日子》这幅作品旁边时,已经和作品建立了一点联结,快看弟弟左胳膊的衣服颜色变得鲜艳了。

从下面这幅作品《过去和现在》开始,全家人都沉浸在了作品的欣赏中。作为读者的我,也被这幅作品深深吸引住了。

于是,随着对一幅幅作品深入的欣赏,所有人都充满了热量和活力,从不同的角度走进了艺术作品中。

下面这幅作品,作者通过左边欣赏作品,右边根据美术作品展开了画外的想象画面,使得这次外出活动达到了高潮。之前爸爸被动地调侃的笑话从这幅开始真正生动起来了。

爸爸和哥儿俩在沙滩上,由爸爸的笑话中的香肠这一线索,沙滩上和海洋里就出现了一个个不同身份的香肠:海鸥的身子;在浴巾上躺着晒太阳的人;海鸟的嘴巴……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可故事都要讲完了,怎么还没跟形状游戏关联起来呢?

倒数第三页,一家人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河边的矮墙上,主题内容出现了,那是很多的简笔画,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胡乱涂鸦哦,看看最后两页答案就揭晓了:
对比来美术馆的路上,墙面上只有一个灰突突的戴着帽子的老鼠。

原来妈妈在教孩子们玩游戏,游戏方法是先由一个人画出一个形状,任何形状都可以,不需要像什么东西,而另一个人则需要把这个形状变成一个东西。这就是安东尼·布朗所说的“形状游戏”。

“这个游戏真棒,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直玩,也许可以这么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一直玩着形状游戏。”

而现实生活中,他也确实这样做的。后来,他恋爱了,而女朋友在另外一个国家:丹麦。他们还隔空玩起了这个游戏。
一个人随手画一个形状,寄给对方,对方添画变成另一个图形,再寄回去。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写了另一本书《一起玩形状游戏》。

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这本绘本的封面,小男孩周围的边框图案是何含义了:那里点缀着影响他人生的“形状游戏”。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都想成为点燃孩子的那个火苗,但首先我们自己得先懂得,才能去点燃。

就像书中的妈妈,是因为自己对艺术有着一份从始至终、不被别人影响的激情,才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家人。
 3  

《威利的画》

 如何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安东尼·布朗在《威利的画》中写道“每一幅名画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但受书香浸染的安东尼可不是简单地欣赏欣赏就算了。

他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同时将影响自己生活的情感、人物、思想、心理发展等等都融入其中,又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说的“艺术再创作”吧?

安东尼作品最具特色的就是“超现实主义”,据称从11岁起,安东尼·布朗就迷上了超现实主义绘画。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和达利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插画中大都带有超现实的成分,神奇而幽默的元素加深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让我们获得了新鲜、与众不同的体验。

这本书中的米莉、爱闹事的大鼻子和休在他的《胆小鬼威利》《威利和朋友》和《大英雄威利》中都有出现,那么在《威利的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是出镜率最高的米莉,出现在了三幅图中:《星期天的早晨》《达芙妮和阿波罗》和《阿诺芬尼的婚礼》。

这幅《星期天的早晨》,描述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纽约第七大道的小企业和商店,图中除了有理发店标志的店铺,其他都看不出是什么商店,色彩和光线都表现出了当时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冷清。



可是安东尼·布朗中,这幅图成了威利的一种梦境,在这个梦中,威利牵着自己讨厌的爱闹事大鼻子,在米莉的注视下坦然潇洒地走过,楼上的窗户更是装饰着作者喜欢的名画《向日葵》和鲁宾的《花瓶幻觉》。

下面两幅中的第一幅中,米莉成了达芙妮,威利成了阿波罗,第二幅中爱闹事的大鼻子变成阿诺芬尼,而米莉成了和他举行婚礼的人。

再看米莉脸上的那颗痣的位置,和玛丽莲·梦露是一样的。哈,在安东尼·布朗的作品中,看来米莉是威利的梦中情人,是不是现实中的梦露也是安东尼布朗喜欢的明星呢?

玛丽莲·梦露的造型更是在作者的另一本作品《大英雄威利》中有所出现:

这本书中还有一幅也出现了梦露的一个经典造型:幼儿园的孩子看到这幅图会说“她太冷了,才会做这样的动作”,孩子的视角就是这样,总是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
看到画中的假牙和猩猩蒙娜丽莎怀中的小宝贝了吗?这也是安东尼布朗对《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理解和猜测——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古怪,是因为得了牙周病或者牙齿掉光了;也有人说蒙娜丽莎之所以这样微笑是因为她怀孕了,即将为人母。

而这两个细节是安东尼布朗对这些猜测的回应。

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你在跟孩子讲故事之前,不妨先找个安静的地方细细欣赏一番吧。

 结语 

做为成人,很多时候脑海中会突然闪现出幼年时看到的一个情景、听到的一句话或者让自己无法释怀的一种感受、一段情感。

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恐惧和忧虑、欣喜、悲伤、思念、灵感、期盼……似乎都转瞬即逝,但却是生命逐渐成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安东尼·布朗将近50本作品中,我们似乎都捕捉到了这些生命中的片段,我们隐约看到一个敏感羞涩的小男孩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胆小敏感的他是怎么获得勇气的呢?内心孤独的他是如何渴求亲情、友情的呢?这些在《胆小鬼威利》《大英雄威利》《威利和朋友》《大猩猩》《隧道》《乔的第一次派对》《我哥哥》等书中都有表现。

细心而有心且用心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启一段“研究安东尼·布朗”之路了,共同探索一个绘本大师的成长之旅,从中吸取对自己和孩子有益的部分。

这种品味是一种高尚的过程,让读懂他的作品的人,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感恩之情:原来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成长之旅展现在绘本之中。

不,应该说不仅仅是作者本人的,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可以从那一幅幅图、一行行简单的文字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每一个深入研究过安东尼·布朗绘本的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走进那个奇妙而充满创意和人生智慧的绘本世界里。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童书妈妈三玲

作者:卢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