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富二代和寒门学子互换身份

时间:2019-08-13来源:admin浏览:2364次

每个人一出生,命运的走向就已经趋于确定。这不仅表现在物质,在教育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知从何时开始,教育界一条泾渭分明的“规矩”已然成型。
最近我看了一部英国BBC纪录片《交换学校》,片中做了一个实验,两组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孩子,相互交换学校。此次交换是各自学校的校长,带领三名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学习,为期一周。纪录片拍摄对象主要是来自公立与私立学校的6名学生,其中3位孩子来自于公立学校贝姆罗兹,另外3名来自于有着300年历史的英国顶级私立学院——威尔特郡的沃明斯特中学。
原本我以为自己会看到贫民子弟学子悬梁苦读,贵族子弟吃喝玩乐,可事实却恰好相反。公立学校的3位学生是布瑞特、卡西姆、娜丝,他们的家庭背景则代表了绝大部分英国的底层人民。公立学校学生布瑞特刚来到沃明斯特,就注意到了两所学校的明显区别。音乐课上,一个孩子说话,老师很严肃地告诉他:“你再说话我就赶你出去。”
布瑞特说:“在贝姆罗兹,学生一直捣乱,才会被赶,一直说话是不会的。”
除了课堂纪律十分严格外,沃明斯特还有很多看起来并不“自由”的规定。
不准穿短裤;
不准散放开头发;
不准戴大耳环;
头发不能染成搞笑的颜色;
不能在不允许的时段使用手机;
女生必须带着纹饰,男生必须打好领带,系好衬衫的每一颗扣子,穿皮鞋;
生活主任会在每天7点20分叫醒学生;
……
不同于公立学校,沃明斯特拥有40多个兴趣小组以及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当桑德讲他的日程表时:“我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课堂时间是从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课后有很多作业和兴趣课,基本上每天都很忙。”几位来自公立学校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而来自私立学校的3名学生是男孩乔恩、桑得和女孩凯蒂,他们刚到公立学校时表示完全不理解:

来自沃明斯特的帅哥小学霸桑德是一个从托儿所开始就常驻私立机构的人。在他的世界里,勤奋刻苦地学习与时刻保持得体的教养,是学校与家庭一再灌输的事。

可是,这在来到公立学校的第一天就被打破了。美术课上,桑得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公立学校的学生会在上课时候捣乱聊天,他一直认认真真听课,尊重老师,并且身边所有人都是这样。公立学校非常乱的课堂纪律让桑德很难适应,但是根据所受的教育,他很快做出了选择,并且得知布瑞特捣乱的原因后,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布瑞特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也知道如果在学校不埋头苦读,也许人生就会一无所获,但是上课的时候仍然会在课堂捣乱,不做作业。乔恩则是3名私立学校里唯一有过公立学校经历的学生,他直言刚进入沃明斯特时学校就进行了考试并给他安排了数学帮扶课程,这种帮助是公立学校给不了的。乔恩一向自律,没想到一来到这儿,就疯玩了一把游戏。事后,乔恩非常懊悔,并且意识到如果在公立学校这个环境下,他恐怕不会那么自律。凯蒂在结束一堂超过30人的课堂后说:“如果我在那待久了,我可能就不那么努力了。”

凯蒂认为,如果一个班有很多的人,这意味着她更容易走神,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别人聊天。沃明斯特5点放学,而公立学校,3点学生就开始陆续离校。在凯蒂和乔恩准备去下一节课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已经放学了。他们表示很奇怪,并且好像会有更多的时间无所事事。乔恩更是发出了感慨,真羡慕你们那么早放学,还没课后习题,不像沃明斯特有忙不完的事情,所以有这么多自由时间。
公立学校的学生每天3点放学回家,不用做课后习题,睡觉、打游戏就是他们的业余生活;而私立学校的孩子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上课之余还要参加兴趣小组,完成各科功课。结果不言而喻。
那些私立学校的孩子,他们接受的是严格的、苛刻的,高强度的精英教育,在多年后会继续成为同一层级乃至更高层级的精英。而那些公立学校的孩子,享受到的是宽松、自由、毫无压力的教育,可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唯有听天由命。越是家境一般,越是逼着孩子早早退学赚钱;而精英阶级却拼尽全力将孩子送去教育资源稀缺的优质学校。
如果读书真的无用,那这些孩子就放纵自我,只等继承家业就好了。可恰恰相反,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唯有读书,才是不被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抛弃的唯一方式。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等等,而有的人拼尽全力才可以获得一个普通的读书机会。

可正是世界的不公平,才让读书有了价值和意义。所以,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可以大胆地去追寻我们想要的星辰大海。


1在英国有两套教育体系——国有和私立,教育的隔阂将英国学校系统一分为二。只有7%的民众上过私立学校。

英国的阶级分化很明显,而且很难改变现状,那些在公立学校的孩子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即使再快乐,可以成才的学生完全无法与私立学校的学生相比。
我们中国的每一位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对于纪律、努力、尊师重道的要求,几乎不比英国贵族学校的教育差,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育公平性要好得多。只是目前国内的贵族学校、私立学校开始兴起,而很多公立学校也开始朝所谓的快乐教育转变。也就是说,英国的这种教育现状,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未来。因此,趁中国还没有彻底地阶层固化前,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帮孩子抓住教育这最后的一根稻草!
前段时间寒门女孩张薇在清华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位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大学生,柔弱但坚定地告诉在场的几千位观众: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个95后作为唯一一位本科生学生代表,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校友代表高红卫先后发言。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声音轻轻的,但是在她温柔的语气中,字字句句都带着坚持。

她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这个来自寒门的女孩,她用行动证明了: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他们希望你成为的人。改变命运,不是某个成绩、某种认可带来的“一劳永逸”,是要用一生填满的课题。

总会听到有人问:家境贫寒,如何能最快改变现状。

我想说:当你经历过生活的千锤百炼,就会懂得,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

读书是大多数像张薇这样的孩子改变人生的筹码。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用走已经追不上了,你就得奔跑前行。读书是通往世界的最佳跳板,而最终成败与否,在于你是否愿意站上去。


2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起点”,就已是太多人见都没见过的远方。
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读书机会,不是短期可见回报的“速食产品”,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用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改变着人的一生。去年高考季,朋友圈被陕西延安的一个贫困家庭刷屏了。
这是西北偏远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初中只上了一年,母亲更是大字不识。但家中的5个孩子,却有4个考上了清华北大。“我们吃了没文化的亏,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衣不更新,饭不变样,他们在生活中“抠”到了极点,就是为了攒钱给孩子们上学。曾经有人不解:这样做,值得吗?当你的孩子还在象牙塔埋头苦读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能帮我干活赚钱了;当你的孩子被书本包围被试卷围攻的时候,我的孩子早就已经享受生活了……我想,这些孩子的成就,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当和他们同样出身的孩子延续着自己父辈的老路,在偏远贫穷的山区起早贪黑日晒雨淋的时候,他们已经飞在更广阔的的空间中。知乎上有个提问:那些出身基层的孩子,假如当时没有考上985、211,会损失和错过什么?有一个6.7K的高赞回答,其中两句直击人心: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时代,而你可能大把时间正在荒废掉。而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读书,是成功最快的路,也许,即使我们再怎么读书,也达不到最优秀最顶端。可是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面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碍。有时虽然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出身就在罗马,而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但你要明白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你可以用你的一生去奋斗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希望你我,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读书,不要放弃这条最有希望的路。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亲子学乐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