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education
亲子篇____
平和万玮:教育的压力如何"断舍离"
时间:2019-09-19来源:admin浏览:2490次
现在的孩子,‘精彩人生刚刚开始,不少人已经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时代如此,又该如何应对呢?
在上海最红也最难考的民办学校之一平和双语的迎新生大会上,校长万玮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对抗压力的最强原则“断舍离”,以及具身认知、飞轮效应、罗素悖论这三条精简的人生法则。
这些教育洞见,适合孩子,也适合为压力所苦的家长们。‘爸爸真棒’经作者独家授权第一时间发表本讲稿与您共飨。
背负压力的家长和孩子
要学会“断舍离”
有一个词叫断舍离,由日本人山下英子在2000年提出,很快风靡日本,成为当年日本的年度词汇,并逐渐影响世界。所谓“断”,就是“断绝无用”;“舍”,就是“舍弃多余”;“离”,就是“脱离执念”。断舍离主要指的是把家里没用的东西扔掉,过简单的生活。
在《家庭断舍离》一书中,山下英子提到,她发明这个概念主要受《老子》的影响。《老子》第48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家庭断舍离》与《老子》书籍封面
讲得直白一点,也就是人生要学会做减法。一减再减,最后剩下的,就是“道”。
断舍离可不是单纯讲整理家务,而是讲人生。山下英子从小和母亲关系紧张,她的母亲和大多数节俭的妈妈一样,不喜欢扔东西。山下英子长大后,刻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感悟出断舍离的道理。当母亲接受断舍离之后,母女俩的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断舍离的本质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来整理内心的破烂,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快乐。
各位同学,我们的精彩人生刚刚开始,然而不少人已经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太多,需要精简。精简的人生更专注,更充实,更能够实现自我。今天,我送给大家三条人生法则,人生法则是对人生精简之后的理解,每一条法则各有三个小建议。我是理科老师,每一条法则都会由一个科学小故事引出。
三条断舍离的人生法则
1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阐述,一举奠定了他在物理学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今天我们在中学学习的物理,无论是力学、光学还是热学,都是牛顿物理学的范畴。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乃至于发射卫星、登月,牛顿的物理学定律已经足够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牛顿,就没有物理学。
牛顿之后,物理学得到迅猛发展,到了1900年,热力学大师开尔文勋爵宣布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发现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测量做得更加精确而已。
同样在1900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个21岁的博士生以倒数第二的成绩勉强毕业。他托了各种关系,好不容易在1902年找到一份瑞士专利局的工作。这个青年人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他白天上班,业余时间研究物理学。到了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的1905年,他一口气写出5篇物理学论文,每一篇都是诺奖级别。其中一篇提出狭义相对论原理,并推导出后来成为原子弹理论基础的质能方程。到了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震惊世界。
广义相对论彻底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质量能够让时空弯曲,形成引力场。例如,我们以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实际是沿直线运动,只是太阳质量很大,导致其周围的时空弯曲,就变成地球绕着太阳转。就好像我们在地球上往一个方向走,我们以为自己走的是直线,其实最后是一个圆。
讲完自然科学,再来看社会科学。
著名金融学大鳄索罗斯曾经提到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反身性(Reflexivity)。中国人讲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反身性说,知与行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以为“知而后行”,但行对知产生的影响也很大。两者相互作用。
文章摘自:
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
作者:万玮
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上一条:有关孩子、自我和独立生活
下一条:为什么一辈子辛苦,却得不到回报?